校园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校园动态 >> 正文

“墙”绘文化,“童”承非遗,“心”系乡村——东职院青年学子隘子镇实践纪实

撰稿人:黄宇慧      撰稿单位:学前教育与人文学院      审稿人:辛海霞      日期:2025-07-15      点击:

7月6日至7月11日,我校学前教育与人文学院“非遗童承——儿童非遗启蒙教育的开拓者”社会实践小分队为积极响应广东省“双百行动”,深入服务“百千万工程”,前往韶关市始兴县隘子镇,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。

该团队以非遗文化为内核、手工活动为形式,选取莞草贴画、簪花、扎染为主题内容开展三期幼儿文化启蒙课程。“莞草贴画”课程紧扣东莞沙田莞草文化,从编织盛况与现代文创案例进行讲解,结合特制工具简化“七步技法”操作,引导孩子们成功创作出岭南水乡风情的孔雀与小猫贴画。“簪花”课程溯源泉州蟳埔女文化,从宋代礼制讲到现代创新,授课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合作完成立体簪花作品。“扎染”课堂中,从分步演示多种扎结方式到讲解染色要点,孩子们的注意力被深深吸引,迫不及待地动手尝试扎染。非遗文化在沉浸式体验中交互,文化自信在欢快的课堂活动中注入,文化传承的种子就此植入幼儿心中。

团队指导成员课堂教学

为关注儿童心理健康,针对幼儿园不同年龄段儿童认知特点,分层设计了“情绪认知”主题课程。大班的“词语传话”游戏融入了方言转换、肢体辅助等元素,小班的游戏形式中则是将基础词汇转化为特定动作,寓教于乐地实践情绪调节,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表达情绪,帮助幼儿在互动中建立自信,提升社交能力和抗压能力。

授课老师课堂教学

在美育专任教师林一叶的统筹下,以张九龄文化为主题,分四大板块完成了15米宽的墙体绘制,成果赢得过往村民连连称赞。为应对高温酷暑,团队“分工协作与分段错峰”,巧妙利用清晨凉爽时段高效作业。壁画创作项目同步实现了美化乡村环境与传播历史文化两大功能,也是美育和劳育的一次综合育人实践。

团队成员绘画剪影

期间,团队成员连续两日在张九龄公园、通利桥等人流密集处设点宣传,以歌舞表演与礼品派发吸引关注,并通过宣传单发放、问卷扫码、现场答疑等方式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普及国家资助政策内容与申请步骤。政策面对面解读打通政策下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教育公平理念在当地群众与团队成员心中得以更深刻地认同。

团队成员宣讲剪影

与此同时,团队还根据当地客家文化编排一支幼儿舞蹈,以游戏化和角色化教学方式带领孩子们感受客家文化舞蹈魅力,训练学习基础舞步、节奏感与身体协调性,并进行简单舞蹈组合编排。孩子们在教室里或似飞鸟轻盈舞动,或如花苞缓缓绽放。

舞蹈课堂剪影

本次“非遗童承——儿童非遗启蒙教育的开拓者”小分队的隘子镇之行,是我校学子深入基层、锤炼本领、服务人民的重要实践。未来,东职院将继续发挥高校资源优势,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,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。

(一审:韩佳;二审:方泽慧;三审:李俊衡)

(一审:朱茜敏;二审:罗芳;三审:辛海霞)

关闭


Baidu
map